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依据区、校工作要点,本学期以养成教育为基本内容,加强对德育队伍的管理,在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加强"三结合"教育,探索新理念下的班队建设,落实“学会尊重,和谐发展”的德育理念,努力构建充满教育理性和教育智慧,体现文明和尊重的、具有泰小特点的德育品牌,培养“心灵手巧 和而不同”的泰小少年。
二、工作目标:
◆实现五个目标:
1、坚持“三个加强”,加强常规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德育科研。
2、落实规范,深化常规,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继续完善、实施“十好”习惯德育课程及评价体系。
3、加强学校基层德育组织(班级、年级组)建设,优化德育管理,提升学校德育实效。
4、继续推进“尊重规则 生命成长”为主题的德育活动,从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尊重素质。
5、挖掘校本文化资源,着力构建有个性、有思想的班级文化,做到文化育人。
◆突出三项工作:
◇着力打造,幸福成长的德育文化创建
尊重理念下的环境文化:
营造积极的校园德育文化,通过校园“心灵廊”、“心花园”、“向阳花开”展示栏等的文化设计,为学生创设耳濡目染的道德熏陶场,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健康样光的秉性。开辟个性化的班级“向阳花开”展示墙,展示班级、学生学习、成长的足迹。
1、阳光廊文化:各楼层的主题长廊成为“心花朵朵开”阳光长廊。体现内容为:
“阳光心语”:每天的值日反馈
“阳光心星”:每月各班表现突出的4个孩子照片。
“阳光心情”:孩子们的心灵絮语。
2、阳光室文化:
“读书角”:后面小房间门前部分。(读书展示区、图书交流架。)
“心花朵朵开评价园”:“每月一好”,达标的孩子名字贴上墙。
“向阳花开”展示园:学生作品展示区。
“黑板报”:主题区+展示区
尊重理念下的班级文化:
营造和谐班级氛围,锤炼班级文化,彰显班级特色。本学年在继续发扬原有班级特色的基础上,围绕学校办学理念,以及24字学生培养目标,阶梯式推行班级文化建设。(详见创建方案)
◇自主管理,快乐成长的德育管理体系
继续坚持贯彻“德育为首,全员育人”的思想,认真落实德育课程的建设,强化德育课程的课程意识,注重德育的渗透,不断提高德育课程的实效性。
1、值日管理:发挥三级(行政值周、教师值日、楼层值日)值日网络的作用,调动全体师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树立主人翁意识。
2、班级建设:加强岗位建设,细化岗位设置和管理,抓实自主管理的过程。
3、行规养成:
提升“十好代言人”评比活动,完善 “十好习惯”德育课程。每月一好,班会导行,班级考核;德育处,每月将针对十好内容,制定相关的督导、检查。
◇特色孕育,幸福成长的德育课程序列
1、“阳光心育”活动课程:
(1)抓实年级组主题活动,打造年级组活动特色
2013—2014学年上学期年级组主题
年 级 |
主 题 |
年 级 |
主 题 |
一年级 |
“入队准备” |
四年级 |
“快乐的岗位” |
二年级 |
“自已的事情自己做” |
五年级 |
“我是环保小卫士” |
三年级 |
“手拉手” |
六年级 |
“走进社会” |
(2)精选民俗节日活动,展开特色活动系列
中秋节、重阳节、春节
(3)亮化学校特色活动,形成我校活动品牌。
九月:尊重文化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11月:尊重文化节——金手指节
2、“心花朵朵开”评价体系:
(1)阳光心语——每日评价反馈
(2)心花园、每月心星——每月评价
(3)心花朵朵开——学期评价
3、“十好习惯”德育行规课程:
推行“十好习惯”德育课程,落实学生的养成教育。开学初,学校教导处将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作为工作的重点。通过大队部每月确定一个好习惯,每月各班开设一次好习惯班队,对每月的一个好习惯进行教育、引导、强化和考核,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三、具体工作:
(一)加大力度,强化德育意识,抓好德育师资队伍建设
1、完善学校德育网络体系,促使德育工作更好开展。德育处、年级组长、班主任三级管理体系,做到人人参与,分层管理,责任到人,增强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
2、加强年级组长、班主任工作的过程性指导与评价。抓实每月的例会,提高专题性、提高时效性。
3、坚实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队管理艺术。
认真学习、执行《泰山小学班主任月考核制度》、《泰山小学班主任一日常规》,有效落实,综合反馈。
4、抓好少先队小干部队伍,为班级管理精细化打基础。
措施:打造三支队伍
(1)泰小协管队( “泰山小交警”)
(2)泰小礼仪部(国旗班)
(3)泰小编辑部(小灵鸽广播)
(4)泰小鼓号队
(二)注重细节,夯实常规教育,努力促进学师生全面发展
1、抓好行为规范教育。
(1)校级推动:推行“十好习惯”德育课程,落实学生的养成教育。
开学初,学校教导处将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作为工作的重点。通过大队部每月确定一个好习惯,每月各班开设一次好习惯班队,对每月的一个好习惯进行教育、引导、强化和考核,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具体措施:
上好一堂指导课:一节班队课(月初的单周班队课。)
用好一个评价园:“心花朵朵开”评价园
创编好一本教材:“十好”行为德育校本教材,并形成相应的教学设计。
第一学期 |
二月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六月 |
交好友 |
护好绿 |
上好课 |
写好字 |
读好书 | |
自 定 |
自 定 |
自 定 |
自 定 |
自 定 | |
第二学期 |
九月 |
十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 |
一月 |
行好礼 |
做好操 |
走好路 |
用好餐 |
管好物 | |
自 定 |
自 定 |
自 定 |
自 定 |
自 定 |
德育组通过值日组的反馈、单项的督导、综合的考核来检测各年级、各班实施情况,以此提升学校学生常规的有效落实。
(2)班级推动:建立班级自主管理岗位模式。
各班根据班级阵地建设的需要设定学生自主管理岗位,定岗定人定责,有检查有监督有评议,培养学生自己当家作主,这样有助于调动全体学生管理班级的积极性,并在工作中形成责任意识,强化行规养成,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让学生更自信更快乐地成长。
健全小干部管理制度:各班必须建立和健全干部管理制度,让他们当好老师的得力助手。切实用好“班级管理日志”
2、推行多元评价体系:
继续推进“心花朵朵开”的生命成长争星评价体系,完善校级、级组、班级三位一体评价制度,形成积极的自我教育链,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省察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做最好的自己。
3、强化培训考核制度。
在绩效工资的背景下,积极稳妥地推进落实《中小学生班主任工作规定》,继续加大班主任的管理和考核力度,着力打造一支思想稳、业务精、作风硬,具有创新精神的班主任队伍。
(1)加强班主任队伍的校本培训工作。本学期将继续认真组织班主任进行理论学习,智慧分享。开展好每月班主任工作例会与经验交流会、读书沙龙,明确班主任的岗位职责,推广优秀班主任的成功经验。将培训与竞赛相结合,组织教师学习了解作为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功,切实做好班主任的校本和校外培训工作。
(2)加速对青年班主任的培养
本学期推行班主任师徒结对活动,让青年班主任有样可循,在工作中少走弯路。继续举行青年班主任沙龙活动,通过学习夕会设计、开展德育故事研讨等活动,提升青年班主任对德育课堂的把握能力和对养成教育的认识,鼓励青年班主任在业务上精益求精,促使他们迅速成长起来。
(3)定期检查心育手册记载情况,继续开展年级段的主题班队活动展示活动,规范班级管理。本学期重点将落实班会、夕会教育的系列化和课程化,着力在夕会时间为学生安排行为规范系列小故事,让学生在小故事的引领下展开讨论与评价,提升学生行为习惯的文明度。
4、完善推进阵地建设。
(1)重新布置少先队队室,修订和完善少先队各类规章制度。
(2)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对小干部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成效的培养,承担起学校学生自主管理的重任。建立小干部考核、评优制度。
(3)广开宣传途径,通过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校园橱窗、电子屏等渠道,做好传统文化、法制安全、崇廉尚洁、心理健康、时政要闻、校园快讯等方面宣传。
(4)努力做好“小记者站”“心育花园”“泰小鼓号队”“十好争章”等特色阵地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深化体验教育,力争在实践中提升学生整体道德素养。
(三)多元联动,挖掘社会力量,形成德育教育合力
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密切和家庭、社会的联系,积极推进“三结合”教育,广开渠道,形成德育的合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重视家校的密切联系
充分利用好校信通平台,做好家校联系工作,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活动、交流等各方面的情况,也可以给家长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深入开展好“真情1+1”结对活动,针对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等,要特别注意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做好特殊家庭家教工作的指导和该类家庭学生的教育。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主题家长会,通过家长会、告家长书、家校互访等形式对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家教质量,鼓励教师上门家访。
2、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监督管理作用。
通过发放民意测试卷、座谈会、邀请家长到校参与学校事务管理等途径,认真听取家长委员会成员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成员的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监督、评价作用,推进学校民主管理的进程。
3、推进德育基地活动,尝试开发社区德育资源,充分发掘教师、家长、社会的教育资源和力量,通过丰富多彩的雏鹰假日小队活动,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书本外的世界,拓宽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四)加强科研,借助统领课题,提升学校德育品质。
1、统领课题,促发展:
(1)《构建尊重行为文化班队主题活动课例》班队活动课程第二单元形成初稿。并在活动开展中实施、改进,形成序列。
(2)借助实施《基于尊重自己、尊重科学,构建学生尊重行为文化六自目标的研究》课题,初步构建泰小学生六自成长框架。
2、“阳光心育”,上台阶:
借助实施《拥有好心态的尊重行为文化——拥有好心态的心育研究》,继续推进进行“班级心语与心理按摩的实践研究”,使原有的“阳光心育”德育特色课程再上一个台阶。并在各年级开发具符合年级组学生心理特点的团体心理辅导游戏。
常州市新北区泰山小学
2013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