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小学暑期校本培训(二): 一起走上分享的旅程
发布时间:2016-08-2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夏蕾

新课程改革对课程与教学的实践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迫切需要从整体上使它们从分离走向融合,来促进课程与教学的共同发展。822日上午830,泰山小学一百多名教师准时来到学校多媒体教室参加暑期的校本培训,常州实验小学的耿银辉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走上了分享“林-树”校本课程的美丽旅程……

课程建设是一种文化情怀

什么是课程建设?耿老师用自己的课程与教学的实践告诉大家,课程建设是分享的过程,就是老师带着孩子们 一起走在他们分享的路上,课程建设体现的是分享的能力、分享的品质和一种特殊的文化情怀……

课程建设是一种成长自觉

耿老师与大家一起分享了他们学校三位老师行走在在“林-树”课程建设中的心路历程,老教师从一头雾水、招架不住到满怀期待;青年教师在参与课程的建设中逐渐认识到只有扎实根基,才能枝繁叶茂;中年教师在与“林-树”课程相遇时,从课程转变、活动渗透、评价创新三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思考,变知识取向为能力取向。课程建设在悄无声息中成为了一种成长自觉,变被动参与为主动思考,老师们循着既定的目标和计划,努力前行,期待美丽的邂逅,这样改变就发生了……勤于反思又让他们不断完善……教师是学校课程的建设者,学校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又全面推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成就了教师的职业理想。

课程建设是同生共长的生命旅程

耿老师详细介绍了自己“林-树”课程的探索之旅,从《舌尖上的“家肴”》、《走进民间艺术》、《乐西游》到《教育有方》、《我们爱科学》、《成长课程》,与大家具体分享了主题研究活动的历程和推进策略。每一项课程活动的实施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的开发实施过程,无不凝聚了实小人的共同智慧,充分体现了实小教师课程领导力的不断提升,使课程开发的策略、经验、对话,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让更多育人的动人故事成为了美好的记忆,形成特有的课程文化……真正彰显了原汁原味原生态、促知促情促反思、见树见林见树林,成事成人成伟业的课程价值。

经过深入的学习,大家清晰地认识到学校和教师就如同实小课程建设“林—树”一样是同生共长的关系,学校的发展引领着教师的发展,教师的成长促进着学校的发展。所以我们每个人只有树立课程意识、研究意识、自我实现意识、合作意识,明晰课程的意义,把课程建设作为自我成长的机遇,才能推动课程的研究,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