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下午,泰山小学语文教研组的研讨活动在多媒体教室如期举行。本次研讨主题为“指向语用的小学语文课例研究”,围绕主题依次呈现了《珍珠鸟》《渔歌子》两堂课的教学。
《珍珠鸟》是一篇散文,出自名家冯骥才之手。石琳老师经过前期对教材的钻研,基于年段学生的特点,设计了“让小鸟说话”的游戏情境,引导学生走进小珍珠鸟的内心,想象说话,感悟小珍珠鸟与主人逐步信赖的过程。随后,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说话,将鸟的活动与主人的活动勾联,体会正是由于主人对小鸟的呵护与关心才创造了“人鸟相依”的美好境界。两次说话,皆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力,落实了“指向语用”这一新课标理念。
《渔歌子》是一首词,出自“烟波钓徒”张志和之笔。要想上出古诗词的韵味与意境,需要教者具有较为丰厚的文化底蕴。吴叶老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首词的教学,可见其素养极佳!整堂课,无论是教师的引导语,还是评价语,又或是回应语,亲切自然,灵动雅致,与古诗词的韵味相得益彰,可见其课感极佳!其设计更是令听课的老师啧啧称赞:老师与学生的巧妙配合,一词与多诗的巧妙结合,阅读与写作的巧妙融合,再配以悠扬的音乐、诗意的过渡、优雅的仪态,在座的学生与听课的老师皆被深深陶醉。
课后,薛辉校长给予了两堂课具体的指导和高位的引领。他指出,《珍珠鸟》一课在赏析逐步信赖过程时,应先划分为三幅小的画面,继而找到三幅画面的时间连接词,再聚焦相应时间点里小珍珠鸟的活动与范围的变化。《渔歌子》一课所欣赏的曲调应该选用古时的唱法,新唱就失去了原汁原味,无法体现词的平长仄短的特点。
薛校长的点评精准独到,对于两位老师课堂的重建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相信,在专家的一次次引领下,无论是新手教师,还是骨干教师,都会在“语用”研究的这条道路上越走越明晰,越走越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