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时节,天特别高,特别蓝,云朵格外白柔娴静,阳光格外明媚和煦,风也显得格外轻漫清香。今天泰山小学语文组也格外热闹,大家齐聚一堂,开始新学期的语文教学探索研究之旅。
本次教研课由二年级的史一丹老师和三年级的武旦老师承担。史老师选择了《黄山奇石》,文章作者用凝练的语言介绍了黄山石的奇趣,情感充沛,是一篇极好的带领感悟祖国壮美河山的文章。为了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通过充分感悟石之趣,感受黄山之秀丽神奇,进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史老师引导学生由“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这一中心句设问探究,采用了读、画、演、说等形式,辅以电教媒体的恰当使用,和学生一起重点研读了2~5自然段。学生在多感官的学习活动中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处于积极主动的参与状态中。因为他们在史老师设计的,淡化了的教的痕迹的学习活动中,感悟到了文中所蕴含的情趣,被文中描写的奇形怪状的黄山之石吸引住了。这里有神奇的“仙桃石”,有趣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富有变化之奇的“金鸡叫天都”,以及叫不上名字的怪石,景色之秀丽神奇令人目不暇接。例如,史老师在教“陡峭”这个词语的时候,很多同学不理解“陡峭”的含义,史老师就让他们把手竖起来比划,告诉他们:“像这样坡度很直的山峰就叫陡峭的山峰。”在教“金鸡叫天都的时候”,史老师运用她扎实的简笔画功底,让小朋友们了解了金鸡和天都峰的方位顺序,不但理清楚了小结的意思,更让教学充满乐趣。
武旦老师选择的是《总也到不了的老屋》,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武老师教阅读,抓大放小,真正做到了一课一得。她牵住“预测”这一语文要素层层推进,从题目到情节再到故事的结局多次展开预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学生不仅体验到了预测的新奇有趣,学会了根据题目、插图、内容进行合理的预测,还知道了预测跟实际有时一样,有时不一样。
“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途径。新课程强调以读代讲,多读少讲。课堂上,武老师把“读”放在首位,指名读、分角色读、默读,读的形式多样。本课,武老师五次指导朗读,都是四两拨千斤,有的放矢,根据内容,灵活指导,朗读效果立竿见影。如,第一自然段描述了老屋的样子,武老师提出朗读要求:“谁能读出老屋的‘老’?第二自然段,武老师指导学生读出老屋自言自语的语气。第三、四自然段,武老师教给朗读方法“抓住提示语读好段落”。3,4,5,6四个自然段是课文三个相似情节的第一个,主要是小猫和老屋的对话,武老师在PPT上呈现了这部分文字内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好人物之间的对话,强调要读出语气的变化。
一节好课,让人回味无穷,让人受益匪浅。听完两位老师上的公开课以后,语文组立刻召集所有听课老师,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研讨。 在评课活动现场,教研室负责人首先充分肯定了授课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做到教学目标具体明确,教学态度认真,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授课老师也对自己的上课情况进行了反思。参加活动的老师们畅所欲言,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进行了精彩的点评。通过研讨,老师们纷纷表示,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课堂教学要勇于创新,应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对课堂的促进作用,为创建教育现代化学校提供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