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疫情不断牵动人心,病毒侵害了人们的身体,也冲击着每一个人的心理防线。为了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学校也再一次延长了假期,孩子们的心理状态也会发生变化。为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是我们这些心理人的重要工作任务。
一、参与专业培训,积蓄能量
这次疫情危机所带来的心理冲击可能会持续到疫情后两三个月,为了应对这一情况,我们心理志愿者们积极学习,努力培训,以最专业的态度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状况。从1月28日至今连续参加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心系武汉心理援助志愿者培训,培训师都是参加过汶川地震、天津火灾等重大危机干预事件的大咖咨询师。
二、转发心理资讯,帮助家长稳定情绪
参与学习的同时,关注本校乃至本区家长的心理状态,推送心理防疫的知识软文。帮助家长以更积极的状态面对疫情,用积极的暗示影响孩子,保障孩子在本次疫情下能发展更积极的应对方式。
三、网络心理咨询和热线心理咨询齐步走
本次疫情虽然让我们失去面对面咨询的机会,但是网络咨询和热线心理咨询并不停步。自从疫情以来,恐慌、焦虑等不同的负面情绪接踵而来,延长的假期也让亲子相处增加了些难题。网络咨询和热线咨询能及时的帮助到需要的家长。
四、几点建议
在这“多出来”的假期中,家长们应该做些什么才能和谐亲子关系,减少冲突呢?
1.每天和孩子一起看一次有关疫情的新闻,让孩子了解真实的情况,对于孩子的提问,不隐瞒、不夸大、不故意轻视,实事求是的回答,减少孩子因不了解、不确定感而带来的焦虑。同时,也避免太多的谈论,太多的关注,以免信息过量而带来的紧张。教会孩子以正面的角度来看待疫情,理性的对待生活中产生的各种不方便(戴口罩、勤洗手、不能外出等)。
2.保持正常的作息。对于儿童来说,稳定而有规律的生活有助于维护孩子的安全感。
3.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些亲子小游戏,以增进亲子关系。
4.利用这段时间,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每天要做些什么,从学习到游戏,安排的丰富些,记录下来,让孩子自己对照着去做。小学阶段是孩子养成独立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如果孩子能养成这样的习惯,会减少亲子冲突,也为开学后的紧张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5.可适当安排孩子进行网上学习,以避免学业落后的担忧。
6.鼓励孩子以视频或电话的方式和同学、伙伴聊聊天。教会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限制时间,避免长时间的使用。教会孩子管理情绪,可通过交谈、运动等方式合理释放情绪,也可以通过玩游戏、看电视等来转移注意力。
7.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回忆,以前有哪些愿望,当时由于工作繁忙而没有实现;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疫情过去后,想去哪里旅游,制定目标,先把攻略做起来。
8.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安排二小时的时间和空间,家长和孩子独自看书或活动,互不打扰。在这个时间里,允许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家长尽量少干涉。
9.家长要及时觉察自己的情绪。作为成年人,在疫情下,对于工作、经济、孩子学业的担忧是远远胜于孩子的,家长要及时觉察、及时处理自己的情绪,避免把恐慌无助的情绪带到亲子之间。
10.当孩子出现情绪异常、特别恐惧、害怕黑暗、害怕鬼怪、害怕声响、不敢独处;入睡困难、睡眠失调、反复恶梦;特别黏人、尿床、行为失控,频繁无故的哭闹、易怒、攻击性行为大量增加等;请尽快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青少年心理委员会建议)
让我们一起努力,用强大的心理力量来防疫!
(图文:三四年级组刘婷 审核:仲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