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延迟了同学们回校的步伐,为了以最安全的校园环境,最有效的防控措施迎接学生回校,4月2日,泰山小学校园里举行了一场疫情防控“硬核”培训,全体老师戴着口罩有序到多媒体教室参加开学前疫情防控工作培训。
学校:周密部署 科学应对
为了有效预防新冠肺炎疫情在校园扩散、蔓延,总务处根据上级有关疫情防控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几易其稿,周密部署,科学应对。季明玉总务通过一张张表格首先详细讲解了教室、办公室、专用教室每日通风、消杀消毒的方法、次数、时间以及负责人。详解了教室里用餐的卫生、方式等要求和废弃口罩的处理细节。郑晶总务用流程图强调了晨检、午检、突发事件呕吐物处理的要求。两位总务的讲解清晰细致到位,措施得当,为群防群控提供了有力保障。
家长:积极配合 助力开学
开学后,取得疫情防控的胜利离不开家长们的积极配合。德育处李春花主任就线上家长会的内容跟全体老师做了解读。首先需要家长配合为孩子准备好复课的通行证——“两卡一表一码”以及防疫物资的准备,定点定人定时接送孩子的要求。其次需要告知家长学校开学后针对新冠疫情防控的工作措施——《疫情防控一日流程图》,从上学前,在途中、进校门直到放学、居家,每一个环节学校都有详细的消杀、防控的要求,既需要家长们的配合,同时也让家长们放心、安心把孩子交到学校。最后明确表示,因疫情不能及时返校的同学学校仍提供线上教学、答疑。满满的关心,细细的指导,家校配合定能帮助孩子养成疫情防控的卫生、安全习惯。
教师:阶梯递进 补齐短板
开学后,如何让课堂教学与“停课不停学”期间的居家学习有效衔接,成为了家长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是老师们要攻克的难题。教导处恽秋芳主任根据居家学习的特点对开学后的教学要求做了有效的策略指导。
居家线上学习是学习的一种新方式,但因其缺乏老师的监督和引导、同伴的互助和研讨,导致学习效果的不确定性。开学后备课组不要急于上新课,找到教学的起点,统筹安排分层阶梯式教学,以最有效的方式帮学生补齐短板。班级学生掌握情况较好,可将学习新课与补习巩固讲解并行;对于两级分化的班级进行同伴互助式教学,班内统一教学与课后补习同时进行;对于班内学生知识掌握参差不齐的情况,可采取分层教学;对部分学习困难、注意力不易持久、独立性、自觉性较弱而产生的新困生,教师应给予特别辅导补教。
校长:高位引领 节节把关
校长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在各条线详细讲解部署后,沈亚萍校长和张石磊副校长又做了高位引领,细致强调。
张校长指出我校的防控要求与上级步调一致,但是在落实时要灵活应对,因人而异、因班而异、因时而异,要处理好三种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班与班之间的关系、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做好六个“必须”:行动操作必须规范、师生信息必须掌握、关键流程必须熟悉、异常情况必须通报、防疫教育必须到位、舆情处理必须及时。
沈校长从抗疫英雄、疫情防控形势以及教师的职业担当上对全体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全体老师思想上高度重视,将疫情防控与心灵防控相结合,严格落实防控细节,熟知流程、熟练操作,以实际行动打赢这场校园疫情阻击战。沈校长还带领全体老师再一次细致回顾了校园防控措施,既有每个节点老师如何高效准确操作的策略指导,又有现场演示的七步洗手法,让老师们深刻地认识到在生命安全面前,我们丝毫不能疏忽。同时她还建议老师课堂上要将复习与新授有效融通,减轻学生焦虑情绪,帮助学生顺利度过情感、学习上的危机。
两位校长的指导,为全体老师的疫情防控工作指明了方向,提高了思想上的警觉,增强了疫情防控工作的信心。
演练:完善机制 快速处理
为进一步完善学校应对突发卫生事件机制,通过模拟实战活动锤炼快速反应、协调处置能力,有效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在校园扩散、蔓延,确保开学安全,培训结束后,所有老师来到校门口进行实战演练。
此次演练共设计了两个具体场景。情景一:模拟值日教师在校门口组织学生在指定路线上间隔1.5米,有序排队,测温入校。在回校学生中有一位学生体温出现异常,值班老师迅速将学生带到临时隔离室,并打电话通知保健老师,由保健老师对其进行相应处理;情景二:模拟教室上课中有一名学生出现发热,伴有咳嗽且呕吐。任课老师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校长、校医,并快速有序安排教室里的学生转移到指定的备用教室,然后打电话给总务处,对呕吐物进行处理消毒。
整个演练过程严格按流程规范进行,演练组织严谨,周密开展。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相互协调,相关响应及时、到位,有效完善了学校应急措施,提高全校的应急反应能力与实战水平,保障师生在校安全和身体健康。
历经两个多月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抗疫,我国的疫情防控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胜利,但是专家提醒,疫情防控仍然松懈不得。此次疫情下的特殊开学培训,让老师们再次系统学习了疫情防控知识,全员参与了疫情防控应急演练,从校园到教师,从老师到学生,防疫细节步步落实。有预设,分场景、真情境,科学应对,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为开学做好了全面准备,守护了师生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
(撰稿:陈素云 摄影:朱沁怡 审核:徐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