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新学期教材培训在期待中如约而至,并以视频学习的特别方式在线进行。为提升培训实效,泰山小学语文组进行了科学的规划,统一的安排,定时、定点、定责、定流程。
8月30日下午一点半,各年级备课组长召集本组成员,准时就坐于各年级的一个班级,打开视频,仔细聆听,认真记录,不错过每一个要点,每一个细节。遇到疑惑处、精彩处,备课组长还会重新回放,以便组员能够消化吸收教研员们引领的理论与案例。各年级培训的教研员们对于统编教材进行了纵横比较、整体关照、重点聚焦式的系统解读,既有前沿的理论、又有鲜活的案例,立体呈现、多元分析、深入浅出,为教师把握新教材体系,明晰语文要素,找准实践策略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观看结束后,组员们的思考并未止步,大家继续围坐在一起,讨论交流,碰撞思维的火花,分享收获与心得。大家感触这样的培训方式实用性强,深化了对新教材的理论认识,明确了课堂教学的方向,萃取了实践策略的智慧。
相信,面临新学期创新优的挑战,泰山小学每一位语文人都将以培训所获,用于实践之中,真正让语文素养落地,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生语文关键能力,作出积极探索、有益尝试!
一年级培训心得:
武旦:教学,是教的艺术,是学的哲学。通过这次培训活动,我对部编版教材的内容与编排和学校语文体系有了更深的了解与认识,对新学期的教育教学有了更清晰的目标,特别是许老师从个人经验出发,介绍了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对以后的教学开拓了新的思路。只有准确的把握教材,才能更好地运用教材,用心研读教材,精心备课,耐心教学,用潜心地教研,让自身得以迅速成长!
史燕婧: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改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是只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着改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的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老师只有真正地”放手”了,课堂才会充满生机。
陈佩依:要有对教材的认同,才能更好地把教材理念在教学中传递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毛老师为我们详细讲述了教材编写思路,一立德树人,自然渗透,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情感价值观的传递。二保护天性,幼小衔接,教师应结合教材,进行有趣的课堂设计,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三夯实基础,全面启蒙,要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四难度适宜,梯度合理,课堂中要把握住重点和难点,由易到难引导学习。五强化运用,联系生活,要注意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六引导发现,倡导自主,把课堂还给孩子,鼓励积极提问,互相解决。七课外阅读,纳入课程,在课本中为孩子打开课外阅读的窗口。
二年级培训心得
黄佳: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在一年级语文教材方面又有了更新,比如在识字表、写字表的基础上,多了词语表;本册要求认识的生字450个,要求会写的字250个,比一年级多了很多;口语交际的编排,话题的选择大多来自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直接运用到直接的生活实践,学有所用;课后练习的编排,重视与生活的联系,也更加注重语言运用的适切语境,避免单调、枯燥的机械操练。如《植物妈妈有办法》的练习设计:“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可以选用下面的词语,仿照课文说一说。”最让我觉得创新的是,二年级上册的选文内容非常丰富,不再是外国人物和故事占主流,本册教材渗透了很多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社会主流价值:如赞美祖国壮美河山的《日月潭》《黄石奇石》,表现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的《朱德的扁担》,表现中华民族聪明才智,颂扬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的《大禹治水》;再如,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还有传说故事《寒号鸟》,表现家人之间相互关爱、相互体贴的《一封信》《妈妈睡了》,还有充满无拘的想象和浪漫童心的《雾在哪里》。这些内容进一步发挥了教材的育人功能,自然渗透立德树人。因为当今社会各种文化的冲击,各种价值观的冲撞,让学生都忘记了我们中华传统美德的源远流长,甚至不知道很多物质文化遗产其实来自于我们中国,可惜,可悲!如今,当我们把这些从低段学生开始渗透,其实也是在拯救我们小学生的价值观,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能继续延续下去!
三年级培训心得
唐洁璐:此次培训的主讲人为常州市金坛段玉裁实验小学的毛海鹰老师。毛老师首先介绍了统编教材立德树人,双线组元和三位一体这三大特点。接着针对新教材的框架结构及主要内容,编写思路及显著特点,教学建议及实践探寻三个方面展开了细致有效的讲解和分析。在培训中,老师们仔细聆听,认真记录,受益颇多。最后,刘校对这次培训进行了小结,并提出了备课和教学相关建议。通过培训,老师们对统编版语文新教材的教学思路更清晰,目标也更明确。在以后的教学中老师们也要深入研讨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有效使用教材。与学生共学习,同成长。
四年级培训心得
马丽芬:裴校长的培训中有两点建议给我留下深刻印象:1、解读好每个语文要素,让语文要素转化为可操作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看得见的语文能力与习惯。2、把握好语文要素之间的联系,做到“上下勾连”,把握不同册次语文要素的关联,“环顾左右”,把握这个语文要素和本册其他语文要素的关联。新学期教学中,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以“语文要素”为核心,教学用并进,前有铺垫,中有教学,后有延展,真正让语文要素有教的经历、学的过程,用中学,习中练,走出一条由知而能而智的语言文字运用之道!
五年级培训心得
刘妍:主讲人任丽芳校长先是通过往年省测的典型试题对五年级老师进行培训,表示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对于基础知识和课外经典文学的积累。任校在培训中再次提出语文的四方面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了“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总共四个方面。而后,任校又对五年级上下册各单元的目标进行了系统性梳理,纵向对比各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能级要求。泰小五年级语文老师对单元目标达成有了初步感知。
六年级培训心得
陈素云:在这次的教材分析中,薛校长指出,本套教材按照阅读与表达并重、同步推进的思路综合编排。既有书面表达,也有口语表达。“读写并进“体现“阅读铺路,由读到写”的编排原则,意在引导学生将阅读中学习的表达方法,用于自己的习作实践。细细阅读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与课后练笔以及单元习作,不难发现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是一脉相承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策略进行读写的有机融合:1、以写促读。在学课文之前,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试着写一写,然后与课文相对照,从而发现写作的密码。2、以读促写。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表达方式,然后进行写作手法的迁移。
(撰稿:马丽芬 摄影:各备课组长 审核:徐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