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窗外寒风凛冽,窗内暖意融融。泰小语文备课组齐聚在录播室,开展十二月份备课组活动,全体语文老师齐聚一堂,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本次教研活动郭婧依老师和伍纷纷老师分别执教《雪地里的小画家》、《狐假虎威》。
郭婧依老师执教的《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融合儿歌情趣和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充满了童趣。作者创设了下雪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冬天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郭老师在行课中,课堂教学氛围轻松有趣,注重了学生的朗读与生字词的教学,又进行了既扎实又有思维的句子训练和思维训练,让学生得以提升。在这节课中,郭老师落实了语文要素,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培养学生寻找信息的能力,郭老师通过三次读课文让学生去文中提取信息,第一次读去找文中的画家,第二次读找画了什么,第三次读去找怎么画,通过这三次读,寻找信息,也是落实学生的语文要素。第二,借助图画,阅读课文,形成形象思维,通过借助图画。将4个小动物的名字和图片进行了板贴,与之相对应,强化了学生的直观印象,第二步就建立小动物的脚印与四种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更加直观的印象,第三,为学生搭建支架,了解事物的特点,通过语句“因为……所以……”这个句式来说一说各个动物的脚有什么不同,因此画的画也就有所不同,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对不同动物的脚印有了深刻的认识。第四,生字词教学扎实有效,方式多样,郭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不同的生字教学的方法是有所不同的,有的是关注了字的字形,有的是关注了用加一加的方式,有的是用了字源,用这种多样的方式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伍纷纷老师执教的《狐假虎威》,运用谜语导入,直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朗读去寻找狐假虎威意意思的句子,培养了学生整体感知的阅读习惯,增加学生对课题的理解,抓住狐狸与老虎的对话,抓住关键词“窜、咕噜噜一转、扯着嗓子”,让学生去演一演,读一读,去想象每个动作的含义,最后将狐狸的三句话放在一起比较,去体会语气的变化。在字词方面,如何确定一个多音字的选择,伍老师让孩子根据多音字的意思来确定读音,利用精心设计的表演,由小组来参与演出,演出对文本的理解,以此来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体 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课后,两位老师展开了说课,及时反思了自己的不足以及备课和上课时产生的一些困惑。而后全体备课组老师们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肯定了两位老师的成功之处,同时为了使教学效果更优化,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刘校既肯定了两位老师的成功之处,也给予了相应的建议,就“高认知课堂”和“语用”这个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要把文章当成例子来教,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提出了关键词“三课”,一是上课的状态,二是评课要有关键词,提炼出关键词,既要能提出建议,也要能提出解决的策略,三是说课,要明确说什么,围绕“说教材、说学情、说设计(分板块),说亮点、说反思”展开。之后对新教师的课堂提出了“四要”,要从扎实的基础做起。二是板块要有层次。三是倾听要细致,及时给予想对应的评价。四是评价要多样化,目标要清晰。最后,邹校分享了观课的喜悦,肯定了新教师的努力与亮点,也提出了自己的期盼,一是要从平时课堂中要注意扎扎实实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关注学生的倾听习惯,从平时做起,强化自己的内功,改变点状教学方式,贴近课标。二是明确学生的立场,从关注教案走向关注学生,在师生互动中感受上课的快乐,感受课堂的幸福。
“课堂教学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正因为永远有遗憾,我们才会不断进取,不断成长。相信在此次教研活动中,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收获与思考。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是为以后的教学工作积蓄前行的力量。今后我们也将继续在思索中感悟课堂艺术,在交流中升华教育思想,在实践中促进专业成长!
(撰稿、摄影:史燕婧 审核:马丽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