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刚过,寒意又浓,然而德法教师研究的热情丝毫不减。为进一步加强学科课堂教学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1月8日,王瑛名教师工作室全体成员齐聚泰山小学,共同参加工作室第五次活动暨新北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活动。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唐剑老师、新北区各校道德与法治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等也莅临现场,共同参与观摩研讨。
曾霆老师和吴叶老师分别执教五上《古代科技耀我中华》一、二课时。曾霆老师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地重组,以“古代科学家的精神品质”为主题线索将这节课进行了有效串联。通过课前调查,引导学生初步感悟古代名人之多、成就之大;通过聚焦典型,以小组学习的方式提炼挖掘科学家精神;进而关注在科学精神驱动下创造出的四大发明,运用多样化的妙趣丛生的体验方式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四大发明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推动作用;最后联系生活,关照当今社会科学家和身边优秀伙伴的品质,激发学生传承文化、内化精神的动力。整节课环环相扣,层次分明,对知识的接受与对人格的敬佩,在一节道德与法治课中自然呈现。
吴叶老师以“激发学生文化认同”这一目标引领,执教了第二课时“独具特色的古代科学”。吴老师以有趣的体验活动巧妙地处理了历史题材中的知识性内容,从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入手,引导学生说一说中医名人生平事迹、摸一摸丰富多样的中草药材、看一看疗效神奇的中医诊疗方法,并联系实际谈谈生活中的、世界舞台上的中医药,充分感受中医药学的独树一帜;接着由扶到放,由小组合作探究农学、算学、天文学等古代科学的独特魅力,在吴老师的组织推进下,孩子们自主发现,与科技对话,与大师对话,更为深刻地感受古代科学的璀璨,极大地增强了文化认同感。
工作室领衔人王瑛老师带来的《家庭的记忆》一课更是精彩纷呈。王老师由全家福照片导入,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在温馨的氛围中理清了家庭结构,初步渗透了家庭关系;随后,创设过年情境,通过“长辈关系我知道”“同辈关系我知道”“家庭称呼我知道”三项趣味盎然的闯关活动,将复杂的家庭关系抽丝剥茧,逐渐清晰;接着聚焦过年时的年夜饭,“吃”一“吃”饺子、猜一猜字谜、送一送祝福,家的文化源远流长,家的记忆美好温馨;最后,关注因为疫情坚守岗位无法团圆的人,升华家国情怀主题,引导学生深切感受“家”的深刻意蕴。整堂课目标明确,板块清晰,亲切自然,水到渠成,令老师们受益匪浅。
现场的老师们一起享受了这场高质量的课堂盛宴。课后,三位执教老师分别阐述了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唐剑老师也对三节课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他认为王老师的示范课对教材的立意、关系均把握十分透彻,教学过程自然推进,师生互动妥帖有效,育人目标无痕渗透,值得大家细致品味和学习;也对前两节课的结构精巧表示称赞,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历史类题材课堂中的探究也要基于真实的冲突情境来激发深度学习、激发主动探究的欲望。工作室的成员们也积极思考,评课研讨,大家对如何上好历史题材类的道德与法治课,如何在与学生的深度交互中自然达成目标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每一次活动,带着期待来,满载收获归。相信在王瑛老师的带领下,每一位德法教师将继续且行且思,潜心钻研,真正让德育目标落地,真正让学生素养提升!
(撰稿:吴叶 摄影:钱程 审核:李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