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积累活动经验,增强用数学的眼光看周围的事物和日常生活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4月16日下午,新北区小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项目组第21次活动在泰山小学开展。活动以课堂展示、讲座分享和专题研讨三种形式展开。
课堂展示
第一堂课是一年级巢一开老师执教的《我们认识的数》。在教学中,巢老师通过让学生回忆过去学了哪些100以内的数唤醒学生旧知,再收集这些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无处不在,接着再通过有趣的抓豆子的活动进行合理的猜测和推理。整个教学过程重点培养了学生的简单推理意识,让学生学会了有理有据地表达。
第二堂课是由三年级芮剑琪老师执教的《面积的计算》。这节课芮设计了观察、操作、探索、抽象、概括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摆一摆、想-想、说一说,亲历从猜测到验证,从归纳到演绎的过程,逐步探索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从而提升了数学逻辑推理能力。
讲座分享
陈鹏凯老师结合两节课,为大家带来了微讲座《通过“归纳”和“演绎”培养逻辑严谨的推理意识》。从一个身边的小故事出发,围绕学生现状、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在两节课中的体现以及演绎和归纳的联系三方面进行分析。针对讲座内容,各位老师展开了热烈地讨论,进一步规范了课堂教学中演绎和归纳的推理模式,也让各位老师进一步明晰了归纳和演绎的逻辑形式,能够在日后的教学中教得科学、教得严谨。
专题研讨
课题组成员结合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聚焦于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对两节课做了深入的点评。《我们认识的数》一课活动丰富,学生体验深刻,但对于一年级学生,推理能力发展的萌芽时期,教师应提供一些推理的语言形式或句式,比如“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等词语作为学生推理能力发展的抓手。《长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教学层次清晰、符合逻辑,但其中每个活动环节的板书设计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将学生的逻辑思维可视化,是我们在教学中要着重考虑的内容。
最后,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陈建伟老师对课题组成员设立了新一阶段的研究要求,大家要立足于前期梳理的教材内容,教学时突出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教学后结合课堂及时进行反思和提炼,形成高质量的教学案例。
每次的研讨都伴随着成长,每次的碰撞交流都让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的策略逐步明晰,促使着学生的推理能力不断发展。
(撰稿:冯佳雯 陈鹏凯 摄影:罗佳 审核:朱红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