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一串串永不褪色的名字,璀璨了历史的星空,标定了精神的坐标。
他们舍生取义,涤净旧日腥脏;
他们艰难求索,引燃真理之火;
他们扎根奉献,点亮温暖人间;
…………
瞿秋白,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他从青年时代起,就立志“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
5月5日上午9点,泰山小学二3xing中队的队员们走进了瞿秋白纪念馆,去追寻那条秋白先生辟的光明之路。
凝望着宗祠里的那尊瞿秋白雕像,感受那张冷峻而又饱经风霜的脸上透出的睿智光芒。儒雅的眼镜后面,一双明眸好似两把欲穿透黑暗的利剑。浑身弥漫着一股刚正不阿的浩然之气。
从宗祠进入纪念馆,讲解员老师带着我们走近了瞿秋白的一生。从少年苦读觅渡到寻求光明之路,瞿秋白用36年短暂的生命践行着“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的铮铮誓言。
一面黑墙上的那个瘦削的人影牵动着队员们的心,那是瞿秋白被捕时的写照。行刑前5天,国民党派人劝说瞿秋白:“不必发表反共声明和自首书,只要答应到南京政府下属机构去担任翻译即可。”可瞿秋白断然拒绝:“人爱自己的历史,比鸟爱自己的翅膀更甚,请勿撕破我的历史!”
1935年6月18日清晨,瞿秋白在福建长汀罗汉岭的一处草坪盘腿坐下,向刽子手微笑说:“此地甚好,就这儿吧!”尔后,唱着自己1923年翻译成中文的《国际歌》就义。
瞿秋白已逝世多年,但他的信仰和理想、责任与担当,留在了历史的注脚里;秋白精神也永远镌刻在了一代代传承者的脑中,更流淌进了每一位前来瞻仰的少先队员的心间。
瞿秋白以自己短暂的一生来寻觅生命的真谛。他曲折的一生所显示出来的,是一种觅渡精神。他代表着夺取的一个时代,更期望一代又一代人开启属于自己的新的黄金时代。愿队员们用眼睛去观看、用心灵去感知、用思想去感悟,体悟浩瀚丰饶而催人奋进的党史内涵。内化于心,激昂的是信仰的力量;外化于行,必将激发队员们“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理想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