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小学作为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一直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能力提升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为教师提供全方位多角度学习机会。4月6日,常州市未成年人指导中心邀请辽宁省心理特级教师白云阁老师开展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学校应付的线上讲座,学校组织教师云端全程参与学习。
白老师从学校常见心理问题及表现和个体心态发展的过程角度,直击当前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痛点”和“方针”,从校园常见心理危机问题的筛查工作入手,分别讲授有关焦虑症、抑郁症等行为干预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识别与干预工作,以典型的案例入手,讲述了学校心理问题的学校应对方法,为参训教师指明了如何科学引导学生面对危机的方向及具体应对方法。
白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贴近实际,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为了让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学校组织“阳光心语”项目组教师进行线上学习研讨,反思教育实践。
臧静燕:白老师娓娓道来的一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仅需要过硬的学科专业知识,更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也许我们没有那么专业,但是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尤其是疫情时代,孩子会面临更多的心理问题,社交能力,网瘾,认知障碍,我们老师在线上教学的时候如何渗透这些教育。印象深刻的是白老师介绍的她遇到的一些案例,令人触目惊心的事件,其实这些事件中的孩子都发出过信号,我们是否关注学生发出的这些信号。最后,白老师在讲座开篇讲到学校心理教育的目的除了应对突发事件,更主要的是形成孩子健康的积极的心理!这是我们的共同愿景!
芮剑琪:现在学生心理危机逐渐出现低龄化的现象,日益沉重的压力让中小学生的心理不堪重负。白老师今天的讲座从心理问题的应对和干预两个方面帮助心理老师和班主任正确面对学生的心理问题。首先一旦觉察学生情绪异常,班主任老师要及时了解,与倾心交谈让孩子打开心扉,找出原因才能进一步解决问题。其次,家庭原生环境对学生影响很大,所以家校的沟通显得尤其重要。最后同伴之间的交往也很重要,班主任老师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白老师的讲座给我很多启发,我之后在班主任工作中也会更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
冯佳雯:今天的心理会议使我受益匪浅。白老师分享了很多专业的心理工作具体实施方案,例如复学在即,孩子们从线上重新转为线下,学习方式、作息时间、学习兴趣等很多方面需要调整。这时孩子们心理状态需要逐渐适应学校,因此在复学第一课,我们可以先以照顾学生的心理状态为主,做好学生收心安心的工作,可以利用九宫格的形式让孩子们自己画一画说一说自己的战疫故事。这样轻松而有效的复学第一课,才能让孩子更加快速、主动地融入校园生活。
徐敏:白老师的讲座让我认识到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应该做到预防在先,通过建立特殊孩子的心理档案,通过家校合作、建立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和班级日志等形式,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和他们发出的信号,并要用开放的、信任的沟通方式,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走进他们的心理世界,帮助他们及时排解出不良的情绪。做一名孩子信任的老师,真正接纳他们的不足,包容他们的小情绪,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积极的心理,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努力的方向。
金静娟:在这次学习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疫后学生心理问题:学习动力不足,沉迷网络世界还是小事,社交能力受损,产生情绪障碍——焦虑、抑郁、强迫等……为了防微杜渐,接下来的线上学习活动中我准备对孩子们的情绪做一些疏导:1.每天与孩子们一起量一个情绪体温,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情绪,也聊一聊我的情绪;2.允许孩子们有情绪,并且给他们表达的途径;3.仔细观察孩子的情绪反应、留意孩子的生理性抱怨,和学生进行情绪性反馈谈话。
朱沁怡:通过本次心理培训,我从中学到了如何区分高危青少年和低危青少年,从他们的特征可以看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1关键的学校适应能力;2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自尊;3交往状况;4处理麻烦的能力:用非暴力的方式去沟通;5自我控制的能力。
周泱:心理危机不都是负作用,有时正是它们的出现让人不断地调整自己,让人成长、成熟。而且还可能在某些极度的负面情绪后会出现“灿烂的拐点”,情绪在某一刻就会豁然开朗起来,比如在悲痛被宣泄后,学生可能对生活或学习有了新的思考,会更积极地面对未来的日子,所以不要惧怕平衡的打破。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心理危机的出现,重视心理问题,要让学生的负面情绪找到一个宣泄的出口,要给予专业的心理干预与指导,使学生正确地应对危机。
(撰稿:徐敏 摄影:项目组老师 审核: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