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康达维斯小姐的画像》,到宋徽宗时的《听琴图》,图中人物的神态在孩子们的模仿中再现,像是从名画里走出来一样。在提出“穿越时空的名画”活动后,五(1)中队的孩子们纷纷积极参与,与名家名画穿越时空,相约同框。在活动中,孩子们使出浑身解数,利用家里的物件模仿画中人物的装扮,浴巾、弟弟的卫衣、圆规、卡纸齐上阵,把自己装扮成了“画中人”,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被充分激发。
“这次选择模仿的是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的著名作品《戴珍珠耳环的女孩》。我用一块蓝色的布料围在脑袋上,绕在头发上的、长长的淡黄色头巾是妈妈夏天用的防晒袖;珍珠耳环是妈妈衣服上的小装饰,然后我用回形针穿起来戴在耳朵上;身上穿的是妈妈的黄色呢大衣。你看我的模仿是不是还有点神似?”——杨雨彤
这样的活动,除了凸显美育的作用外,也鼓励孩子们运用多样的元素去创作。
除了与名画同框,孩子们也分享了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自己想到的解决方法:时锦程的跨性别模仿打破常规,细节满满;唐致远别具一格的国风秀,在发现颜料告急后立刻调整,只把出镜的半边硬纸帽涂黑;潘雨嫣在家中的蓝色物件中选择弟弟的卫衣作为头巾,因为大小最合适……
在模仿名画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审美能力、美的再创作的能力不仅能得到提升,同时也增加了实践的机会,给他们发现美的眼睛、感受美的心灵、创造美的双手,以美启智,立德树人。
撰稿:秦洁 摄影:家长 审核:李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