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研】学“标”提质,有“备”而来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语文教研组第二次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2-09-1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史燕婧

为深入贯彻落实课改精神,准确把握和领会新课标的内容和变化,切实把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9月14日下午,泰山小学全体语文老师齐聚多媒体教室,聚焦新课标,对课标进行梳理和解读。
                          图片1.JPG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遵从2011版课标的基础上,对目标分类进行了归类、重组,对“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也进行了一定的微调。这些变化不仅契合了新课标倡导的思想和理念,更顺应了当下语文教学的实际需求,研读新课标对于提高课堂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次教研活动,语文组发挥团队的力量,各成员不仅横向聚焦新旧课标的不同,并且从纵向角度进行了深入挖掘和解读,黄佳老师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出发,强调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图片2.JPG

武旦老师从课程目标出发,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看成是一个整体,由此演绎、细化而成的语文课程总目标和学段要求,同样是一个相互关联、秩序清晰的整体,它们贯通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水平,是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改进的质量标准和衡量尺度。

图片3.JPG

朱妍佳老师从课程内容出发,指出新课标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对于“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有了更明确的指导。 

图片4.JPG

刘妍老师从学业质量出发,指出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语文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这个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来制订的。这里的“学业成就”并不单指对语文知识的考试成绩,而是要通过对语文课程内容的学习活动,在“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的发展都达到相应的程度。学业质量标准为学生的整体素养发展提供了明确的达标刻度。

图片5.JPG

姚晓琳老师从课程实施(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出发,指出考试评价能够体现学科规律,能够突出问题导向,还要强调可操作性,并且尝试实践落实。

图片6.JPG

  陆羽青老师从课程实施(教材编写建议、课程开发与利用、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出发,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探索教科书编写体例与组织方式、努力变革语文教科书的学习活动设计、高度重视教科书的选文问题、要探索和突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科书编写的难点。
    
图片7.JPG

  刘校对每个团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肯定,并从“学习课标的重要意义” “对教学板块的新要求”“关注不同年段的特点”“转化后进生”四个方面给予了相关建议,对老师们来说是一场及时雨,为新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明确了方向,拓宽了老师们的思路,也为今后的工作积蓄前行的动力。
   图片8.JPG
  
   

    同心同行同学习,且思且悟且提升。老师们纷纷表示,作为一线教师,通过此次的学习,要进一步把理论实践于课堂,让新课标要求真正落地生根,做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