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研】课堂展风采 教研促成长
发布时间:2022-10-2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朱红亚

  教研活动是通过互相学习,促进教师能力提升、共同成长的平台。泰山小学数学组始终秉持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理念,坚持学习,不断提升数学组教师们的专业素养。

  课堂教学,聚焦“教师发展”

  10月20日上午,泰山小学数学教研组,围绕“聚焦新课标,赋能新课堂”这一主题,观摩了唐琳老师执教的《认识射线、直线和角》。课前,唐老师先带领学生回顾了线段的知识,随即用激光笔射向掌心、黑板、窗外、天空……让学生感受将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了一条射线,然后通过画射线后的资源对比概括射线的特征,直线特征的认识则用同样的教学结构展开。课堂中,唐老师每一个环节,都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和思考,充分表达自己想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关注其他同学的想法,激励学生在倾听和评价中成长。

图2.jpg

  课后,任莹莹老师代表四年级数学组进行了单元教材解读,唐老师从课前导入、板块衔接等方面进行了反思,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其他老师就本节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朱红亚老师肯定了唐老师课堂组织有条有理,并指出要关注课堂知识整体结构化;戈鋆潇老师认为唐老师对于本课重难点的把握比较到位,但课堂还需进一步聚焦学生的困难处;陈鹏凯老师则从课堂细节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应加强数学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从生活中来,最终要回归生活。大家在积极讨论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更新理念,促进了彼此的成长。

图10.jpg


图5.jpg

  共同学习,立足“专业成长”

  10月20日下午,泰山小学数学教研组齐聚会议室,一起参与了常州市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系列线上研修活动,大家一起观摩了湖塘桥第三实验小学蒋燕老师执教的五上《小数的意义》和雕庄中心小学张丹老师执教的六上《乘法计算的再认识》两节课。蒋燕老师的课过程清晰,从导入、新授到练习一气呵成。其中数形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张丹老师的课充分整合了小学乘法计算的性质,帮助六年级学生对于整个乘法计算进行了整体的架构。最后楚平所长做了题为《单元整体教学视角下数与运算的一致性》的报告。在报告中,楚所以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为依据,强调“数与运算”的核心概念是“计数单位”,在知识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实施大单元整体教学,能让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图8.jpg

  明确方向,共同“展望未来”

  追寻理想的课堂是每一位老师终身不竭的动力。倪校在本次活动最后提出了自己对数学组未来的展望:一、做好前延后续,实现资源共享。每一位数学教师要在课前充分把握教学的关键点,努力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课后要深刻反思,组织整理教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并通过年级的传递实现资源的共享。二、关注教育动态,“双减”“双新”体现。抓住专业热点、把握教育时事,关注教育学社会现象与前沿知识,是每个教师的职责,“双减”和“双新”则是大时代背景下特别需要每一位老师关注的领域。三、资源有效处理,追求真实生长。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通过资源的敏锐捕捉、分层展示、多元互动,实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获得真实生长。

Cache_380b4ae82be6c125..jpg

  通过本次研讨和学习,泰山小学数学组的老师们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大家一起带着责任、决心、智慧和信心,沿着教研之路不断朝着未来大步前进。

  (撰稿:蒋蓓雯  摄影:仲琴  审核:朱红亚)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