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研】聚焦“学习任务群”,探索课堂新样态
泰山小学语文教研组第十四周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2-12-0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秦洁

  送走秋叶静美,迎来松柏傲霜。

  为推进课程改革,理解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探索核心素养导向下学习任务群的组织和开展,12月1日,泰山小学语文教研组开展了本次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研训活动。 三、六年级备课组齐心协力,在反复构思、备课、磨课后,呈现了两节精彩的课堂。

1.jpg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武旦老师执教的《司马光》虽然是是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却是统编教材小学阶段选编的第一篇文言文。统编教材为了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增加了古诗文的篇目,还将文言文阅读提前到了三年级。面对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的孩子,到底如何教呢?武老师从学生角度设计了一系列推进式的问题:“找出故事里表示人物的词语:群儿、一人、众、光、儿有分别是谁呢?瓮和缸有什么区别呢?庭是什么?”……问题产生自儿童心底,自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看图、读注释的方法,或引导,或帮助,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克服了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的畏难心理。

  武老师摒弃传统教学的按部就班,将朗读、理解、复述有机融合,避免知识的灌输。在娓娓的对话中,学生掌握了多个理解古文的方法,并尝试在其他小古文中得以运用。武老师就这样以朗读贯穿整节课的教学,以发展学习力为出发点,以落实语文要素为目标,站在学生的立场,构建学习任务群,让孩子真切感受到学习文言文好玩有趣。

4.jpg

  一方舞台观尽人生百态,三五角色演尽人生悲欢。

  刘妍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品《京剧趣谈》。刘老师的堂课,板块清晰,从大任务大情境切入,邀请同学们参加京剧社团的招聘。通过这样的大任务,结合找“趣”这样的大问题,一环扣一环的推动,让孩子们从简单的“从文本中直接提取信息”,到品味文章言语的形式特点,体现出由浅入深的课堂学习路径。

  同时,围绕着“跨学科任务群”主题,从课堂导入到板块推进再到小组合作探究,围绕着新课标“跨学科学习”要求,从阅读到梳理到探究到展示,让学生通过品读、通过想象,对京剧的亮相艺术、道具艺术有自己的感知,最后引导他们将课文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来介绍,真正了解京剧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艺术特色,感受历史悠久的中国国粹之美。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中真正落实学生语文素养的生长。

5.bmp

  随后,全体语文老师相聚一堂,就两节课的呈现开展了热烈研讨。两位执教老师分享了自己在磨课中的心路历程,反思课堂上的遗憾,提出了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疑惑。其他备课组倾囊相授,群策群力,为两位执教老师提出了很多可行性的建议,也抛出了在“新课标”背景下,学习任务群该如何更贴近文本彻底地实施等话题,激起大家深一层的的思考与探索。

8.jpg

  最后,刘四青副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做高位引领。

  他给大家明晰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指导课堂中要以任务来推进,要与主题相勾连。像《司马光》里思辨型学习任务群更要以推断、质疑为抓手,以理性精神来促进思维发展。此外,他还进行了课堂重建,希望课堂上讲解注释时要更加扎实,将书本上的注释和插图运用到位。

  另外学习主题要内涵化。学习任务立足语文实践,链接课内课外,丰富语文课堂。我们的课堂要呈现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京剧趣谈》中小组合作表演展示,悟例举之趣、口语之趣、描写之趣,宣讲京剧之趣,一切任务都指向学生语用能力的言语化。但是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要更有梯度,要聚焦学生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融合多学科共同探索解决问题,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9.jpg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一次培训一次成长,一次教研一次提高。相信老师们在研究的道途中一定会遇见更美的教育风景,感受到更有意义的教育生活!

                                                                                                                                                     (图文:秦洁   审核:吴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