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认知” 践行“新课标”
泰山小学语文教研组第四周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4-03-1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石琳

向阳草木青,明媚春光暖。在和风细雨的三月,泰山小学语文教研组迎来了新学期的第一次课堂教学研讨。

此次课堂教学研讨六年级备课组围绕“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课标要求,展示了《那个星期天》的课堂教学。为提升研讨价值,增强教研实效,此次课堂由刘四青老师和陈素云老师先后进行这一篇课文的两个课时的教学,呈现这节课的完整教学过程。

陈老师执教第一课时内容,聚焦习作单元语文要素,以三个学习任务驱动课堂:回到那个星期天,走进我的内心世界,探究情感表达密码。在高认知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梳理出了“我”的心情经历的变化。品读课文第3自然段,探究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致的描写表现“我”心情的。陈老师运用课中学习单,给学生理清文中心情经历的变化提供了支架,又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一系列的自由直接引语,体会这种语言形式的表达效果。

IMG_20240313_133551.jpg

紧接着刘四青副校长执教了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之上,刘校长延续上节课的任务,继续探寻情感表达密码,引导学生研读课文第4-7自然段,发现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交流总结出融情于具体事例、内心独白和景物这样的表达情感的方式。刘校长还设计了探究言语密码异同,思辨人物性格特点这两个学习任务,对比了本课与《匆匆》一课情感表达方式的异同,表达对文中母亲角色的不同看法。

IMG_20240313_140447.jpg

对标高认知课堂的特质,教研组各位老师交流研讨。史一丹老师认为两节课有以下亮点之处,首先两节课以任务形式推动教学过程,体现了新课标理念。教学任务的设计还体现了高认知课堂特质,注重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同时,两节课对于在单元教学中的价值定位非常清晰,始终指向为学生习作服务,掌握表达情感的方法,为接下来的习作打好基础。殷佳老师说,两节课上对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迹可循。抓住心情变化这一主线,以时间为轴,理清脉络,解决了学生习作写流水账的问题。真实任务的驱动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发现表达情感的方式,这是在问题解决中发展高阶思维,也有助于形成结构化的知识。殷老师也提出两节课值得探讨之处:习作单元教学目标明确,提供了许多习作支架,能否可以让学生当堂练笔。



最后,刘四青副校长将两节课的设计理念进行了更高位的阐述。他表示,两节课正是在努力呈现高认知课堂的特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共设计5个学习任务,期间有对比阅读,有思辨问题,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整节课呈现了高认知课堂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生发问题、活化问题的完整过程。老师在充分解读教材基础上将教材内容在进行适当重组,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发现融情于内心独白、融情于景物等情感表达方法。刘校长还提出,两节课也在努力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通过课堂学习单,开展课堂练习,辅助教学,便于反馈。

IMG_20240313_145824.jpg

泰山小学努力构建高认知课堂,路虽远,行则将至。语文教研组积极探索新的教研方式,力争切实提升教研实效。

(撰稿:石琳  摄影:石琳  审核:吴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